各位来分享一下自己的个人数据备份方案吧
我前段时间在研究个人数据备份,目前是敲定了如下方案,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指教:)
用 restic 作为备份工具,把 Rclone + 阿里云 OSS 作为存储后端,通过 Systemd Timer 定时执行备份任务,通过 Healthchecks 监测任务状态。
Q1: 为什么要用对象存储,而不是用网盘?
我很喜欢 restic 这个工具,但它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小文件,而国内网盘(我试了阿里云盘和 123 云盘)大多存在问题,OneDrive 倒是没什么问题,之后或许会考虑。
而目前采用对象存储是因为其实我目前和在可预计的未来数据量都不会很大,大概就 200G 以下。搭配阿里云学生认证送的 300 元无门槛券抵扣按量付费账单,其实是在白嫖使用。
Q2: 为什么不直接备份到 NAS 上?
因为目前是 NAS 是通过 PVE 虚拟出来的 TrueNAS Core ,同物理机上有一个 Debian 虚拟机自部署服务,有 All in Boom 的风险。
也有计划用本地 NAS 定时拉取云端备份,并打上快照。虽然按照 3-2-1 备份原则,最好是独立生成两份备份,但是这里图方便就省略了。
分享两篇文章:
www.seanh.cc/2022/04/03/restic/
skerritt.blog/over-engineering-my-backups-2/
两台群晖,一台全 SSD 24*7 全天开着,另一台全 HDD 每周只启动 2 小时,两台通过 hyper backup 自动同步数据,无人值守全自动。
代码丢 github ,照片丢百度云,其他的丢了就丢了吧
羡慕有两台 NAS 的
做好断舍离也是很不错的思路,很多东西留着其实就是个念想,到头来可能都不会再打开一次。
我已经尽力在克制自己的赛博仓鼠症了 XD
家里两台 NAS 互相自动化备份重要数据, 极重要的数据(照片,视频)每半年加密压缩上传到网盘. 我的觉得这样已经非常安全了, 过犹不及.
是的,我分享的第二篇文章一开始就说这种方案是「过度设计」的,需要在安全性和复杂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代码、笔记在 github
nas 三块盘都是单盘 basic ,照片、杂七杂八的数据每块盘存一份
1t 的机械定期做冷备
AIO 方式。
PVE 系统盘单独一个小容量 256G SSD 盘,
再用一个单独 2T 的 SSD 盘跑各种虚拟机( gitlab 、博客、密码库、vpn 等),NAS 也是 PVE 虚拟机。
再用一个大容量 16T 机械硬盘定时备份 PVE 虚拟机。
NAS 直通一个单独 2TSSD 盘存放数据,再直通一个大容量 16TB 硬盘备份 NAS 的数据。
这样子重要数据就都有两份,一份 SSD 盘上,一份机械硬盘上。
一些不重要的就直接存储到 NAS 备份用的机械硬盘。
这样子,主板坏了换主板,PVE 系统坏了,直接用个新盘重装系统,然后用 PVE 的备份机械盘恢复虚拟机就行。
至于 NAS 数据盘坏了,就从 NAS 的备份机械硬盘恢复。
后续打算加强一下,把密码库虚拟机备份到百度云盘下,感觉这样子差不多了。
TrueNAS ,周日做全量快照,周一到周六做增量,都上传到 OSS
刻光盘,BD ,DVD ,CD ,配合硬盘冷备,以及老家的密封箱离线保存,勉强实现 3-2-1
Alist+天翼云盘凑合用
iCloud
网盘确实不能使用 restic ,随便丢一个包整个就炸了,特别是国内网盘对于加密的长文件名称有额外的削弱
restic 建议定期 check 数据,例如 check --read-data-subset=5%
推荐网盘使用透明加密工具,例如 rclone 自带的加密,或者群晖 cloud sync 自带的加密
所以我的备份方案:
- 源数据 restic 本地备份到另外的磁盘
- 源数据 SnapRAID 本地备份到另外的磁盘
- 源数据 seafile 异地备份到 nas
- nas 本地 zfs snapshot
- nas restic 异地备份到 2 处 ext4 仓库
- nas rclone webdav 备份到网盘
被我砍掉的方案: - seafile rclone 同步到异地 seafile
- nas rclone 异地备份到群晖
- 群晖 cloud sync 加密同步到网盘
外挂 5T 移动硬盘
200G ,你这一个512 G 的SD卡都能装下。
我很简单,所有数据都放自己10 T 硬盘上,另外还有两个10 T +的做备份。 简简单单。
群晖每天通过 Hyper Backup 自动加密备份到 Debian ,再由 Debian 每周通过 Duplicati 加密备份到 115 网盘。
定时备份到 NAS 里,NAS 用的 raid 1
日常拍摄的照片(raw),一般就是移动硬盘存一份,dropbox 存一份,视频(log 或者 raw)因为太大了一般只保留珍贵视频的的原始数据,其余就是存剪辑过的片子。
代码等的也是直接用的 dropbox 备份半小时自动上传一次,足够了。
PVE 太不稳定了
总量 200g 有啥好方案的
你甚至可以电脑一份,手机一份,网盘一份
假设异地的异,不就是为了防火宅盗窃一锅端
那你手机不离身,再下去就不多说了
总之 200g 实在是太简单了
冷储存的数据我一般都是放到 telegram 上的,已经传了 4 个多 TB 的文件了😂大文件的话分卷压缩一下,上传下载速度还行(比某度盘要来得快)而且 tg 有 web 端哪里都可以登录下载
我一般都是数据堆到一定程度打包上传到 tg ,而且我记得 tg 是有 api 接口的,也可以调用 api 接口去上传文件
经常调用的数据直接存 nvme 或者机械盘了
minio (新加坡+英国)+ aws s3 (半年内常规 s3 数据,超过的自动转深度归档,地区包含新加坡和日本)+40TB OVH dedicate 备份
到现在为止,本科毕业已经接近三年了,回顾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些简单的总结,有过思之,无则加勉。 2019 年夏天,怀着毕业时的一腔热忱,对大城市的向往,我来到了上海,并且一…
IDE 在 linux 下表现似乎更好一点,所以想把整个开发环境都迁移到 linux 里面,但是开发以外的场景 linux 又很难用 所以在想有什么方式可以提高 win 下的虚…
jetbrains 的许可是一年一年续的,教育许可还没到期就要入职了但是教育许可还没到期的时候,用不了 6 折优惠,现在看价格还是$289准备等到期了再用 6 折优惠买,所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