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各成员每天都产生不少照片、视频、今天记录、文件等,这些核心个人数据是必须保存几十年上百年的,同时考虑成员计算机应用水平,最核心的家庭照片、视频需要随时备份到存储设备上。所以、稳定、安全(可以最初考虑只在家庭局域网不上 wan )、方便(存取恢复等),长期(保存)就成了必须的关键字了。其次才是成本等因素。
考虑过也尝试过光盘、磁带、机械硬盘(包括 nas )(都有过丢失数据的惨痛经历),好像没有合适的十年(至少八年)为基本周期的方案。不知道大家有些什么建议?谢谢。

感谢大家的各种建议,我也慢慢静下来理顺了一些思路:仍旧 321 ,但是决心每两年左右检测一遍所有数据——分季度,每个季度检测大约 1/8 或 1/6 左右总体数据。也许暂时没有太好的比较安逸的办法,只能劳动来获取稳定,安全了。再次谢谢大家的意见。

上百年?…

还要家传的吗

尝试过光盘、磁带、机械硬盘(包括 nas )(都有过丢失数据的惨痛经历)

想听听你的光盘和磁带是怎么丢数据的。保存不善?

NAS 加双云备份,任何一份出问题就做更换,保持持续关注前提下丢失概率不大。光盘啥的没什么意义,温湿度电压电磁都不受控的环境,一切物理设备都是概率坏

上百年太久了,保存不住的
其实隔了两三代关系就很弱了
我玩 nas 的,数据很重要,但也仅限于我还活着

是的,家传。我们家还有清朝时期的家庭成员的一些手记等,家传是一两百年的家庭传统。

光盘已经尽量严格按指导保存了。而且 hp 的刻录碟。刻录后校对都没问题,保管也想不到问题,但是遗憾的是,个别(近十张)数据读写出现了问题,好在有其他介质备份

群晖 918+已经给我上过课了,酷狼 8g ,2018 买的全新硬盘……

都是 iPhone 的话,iCloud 最方便,美区最多开到 4TB 。

日常同步到 onedrive 之类的网盘,网盘满了打包上传到 cloudflare 的 r2 存储和 Amazon 的 s3 存储。
存 10TB 数据,r2 每年 13000cny 左右,s3 26000 左右。

既然没提必须便宜,而且要求存储时间这么长,那你直接全存 OSS 好了,有专业的云服务商替你保证可用性和容灾,提供动辄一大长串 9 的稳定度。

不要求即时访问还可以存到 AWS 的冰山存储之类的,除非打仗否则十年内 AWS 没有倒闭的迹象。

云服务商的深度冷存储, 非常便宜。

说是说上百年,但其实是十几几十年,因为未来肯定会有更好的存储方式。我先保证至少十年以上。
其实最主要的问题是,很多数据保存后并不会频繁读取,但是过了多年读取时,发现硬件出了问题。
其实如果每年固定重新换存储,是应该能更大几率保证数据安全的,但是因为数据量,不大愿意每年一周以上时间(买新设备估计需要更多额外时间)去人工转存数据。

云备份基于隐私和安全,不考虑。不愿家庭数据喂 ai ,加密保存在云只是个美好的空想,不现实(包括绝大部分云很轻松解密用户数据)

有些数据是需要频繁存取或者方便存取的,云上加密,不大现实。

而且 AWS 的备份业务我记得还有邮寄硬盘的业务,如果你数据量太大不想上传,他们能给你寄送硬盘,完后你拷进去再寄回给他们就行。有钱就是省心啊!

前几年,我已经把某些数据放到磁带,以为是冷数据,没想到后来有需要取出来,很折腾……

既然不太考虑成本,那就 3-2-1 备份法则。好奇 nas 是怎么坏的,没有做 raid 吗?

其实,有个现实的问题是,数据冷不冷,热不热。我以为会是冷数据,结果又有访问的需要(比如去年老爷子要写回忆录),以为热数据,结果很多旅游照片视频,几年下来都没有看第二次……
所以使得数据都要考虑成热数据,磁带变成容灾方案,而不是冷数据存储方案……

群晖 6.x 的抽风吧……做了 raid 还恢复失败。

#14 相对而言,用微信发照片,发文件,后台会不会喂 AI ,手机操作系统会不会喂 AI ,都是不可知的。10 年了,70000 张照片,之前全部放在 nas 的 immich 上,根本不会看,今年都转 icloud ,自动推送回忆,当年也是书生意气 ,故事永远最动人。

成本是其次考虑,不是不计成本走极端😅

raid5 吗?

家人有认识马同志,微信的隐私和安全性我们就不讨论了😅

是的,所以说抽风,概率问题……

提高可靠性到百年是加钱能解决的问题,但这要看愿意付出多少对应的成本。

只考虑单一技术方案肯定是不可行的。磁带也只能保存 30 年左右。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是考虑每 10 年挪一个地方储存最安全。

我想到的一些措施:

软件的:

  1. Parchive 添加奇偶校验恢复记录
  2. 机械硬盘组 RAIDZ
  3. 至少上两个云服务,里面至少一个企业级服务,例如 Amazon S3/Backblaze B2/Onedrive/iCloud…,Amazon 、阿里云、腾讯云都有冰川深度储存,价格相对比较低。

硬件的:

  1. 光盘可以看看 M-DISC 蓝光,声称可保存一千年
  2. NAS 加 UPS 防断电,监控健康度。机械硬盘 10 年是下限,在此期间内若坏了属产品质量问题
  3. 歪点子:有一些有公众历史意义的文件(例如家族族谱、百年前的个人记录),可捐一份给当地博物馆或图书馆,或者打印成胶片储存

    长期、快速、稳定 这是不可能三角
    真的有大量家族数据要存储可以考虑千年盘+数据磁带,数据磁带负责存档冷数据,千年盘负责比较常用数据,日常数据还是建议存硬盘并组 raid5 或者 raid10

    我觉得你说的很对,我现在也考虑十年或者十五年一个计时单位。
    目前光盘保存环境不出问题是十年稳定性我感觉有点风险
    机械硬盘不频繁读写,五年也会有意外
    所以,最近几天清理一些数据(转存)都差点抓狂了……
    所以开了我的第一帖,来请教大家,集思广益,同时也启发我的思路和判断。谢谢大家。

    那下次试试 raid6 或者 raid1 ,可以考虑在异地再弄一台不同品牌,型号,系统,文件系统,硬盘的 nas ,作为备份
    我个人是感觉最好在国外,比如欧洲或美国再有一份备份,你上面有提到不相信云厂商的加密,我不太确定你是不相信云厂商宣城的加密存储还是不相信加密数据本身的安全性,如果是前者,那可以考虑加密了后再上传备份,比如 rar 压缩加强密码就是个比较简单的方法

    纽约有了一个备份地。由于前面说的,数据没法确定完全冷,意味着如果保存到云,加密太深太严格影响读取,太浅其实云厂商可以解密读取(有亲友在某云厂商工作)。所以只考虑私有(多地)存储了。

    而且,云存储有取不回来数据的风险(比如微软家)

    数字资料家传,你不仅要保存好数字载体,你还要保存好读取设备,要不然就得用新载体替换旧载体。

    这一听感觉你们家是旺族 还在美帝那有地方备份
    感觉是不小的资本 要备份的居然还是日常琐事
    还以为是什么

    加密太深太严格影响读取

毛线,你 rclone 加密然后可以直接挂载,有啥影响读取的?

rclone 后端放 s3 ,基本上一直付费就不会丢。

如果不是 rclone ,类似的比如 borg 也都有强加密,而且你是备份,又不是要高可用。

而且哪家加密浅云厂商能读?加密还有深浅一说?

感觉 zfs 会比较合适把,定期 scrub ,重要的数据一周一次,不其他的一个月一次,加密,快照,备份恢复都比较恢复,而且也稳定,不像群晖那些魔改的~

说句题外话,op 是上三旗吗

定时本地备份,然后加密上传到多云端就行了,国外云端就谷歌/onedrive ,国内 s3 。我用 restic 作为备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