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背景

全栈,偏前端开发。

从最初的 GitHub Copilot ,后面转到 windsurf 、Cursor 基本上各类主流的产品都用过。目前也一直在用 Cursor 。

看周围的朋友越来越多的使用 vibe coding 、Agent 形式来进行开发。我试过几次,一直适应不了 AI 一下子干一坨代码出来的这个形式。

和几个朋友沟通来看,确实效率上是提高了一大截。

目前还是处于和 AI 讨论技术方案,手写代码的形式,不过对 Cursor Tab 的依赖程度贼高

(某天清晨,按下 tab ,发现没反应,我就知道坏了,买的 cursor 又过期了)

我也更看重 Tab ,Cursor 的 Tab 功能太能猜到你要干嘛了,习惯了之后再也没法回到其他编辑器。(即便 Cursor 其他 bug 很多

是的,完全回不去,上个月我还重新试了下 windsurf 的 tab ,和新 Copilot 的 tab ,体感上都不如 cursor 。

遇到 cursor tab 补全功能忽然失效一小会就感觉自己从 21 世纪回到了石器时代,主要是很多代码就没有慢慢手敲的价值 (PS: 也被这个困扰的从 HTTP2 调成 HTTP1.1 或许能解决)

非常简单的就手敲,因为速度比 AI 快
稍微复杂的,就让 AI Vibe ,然后看了不满意让它改到满意为止
确实觉得手敲代码的水平降低了,但是整体架构思维感觉提高了,有种当 leader 布置任务的感觉

同意 还是觉得 cusor 的 tab 功能最强大 不需要生成一坨代码 只要 tab 就知道我要什么

我也离不开 tab ,最近又喜欢上 agent 了 输入需求 让 agent 生成 prd ,然后再修改 prd ,再让 ai 根据 prd 实现代码。感觉还不错😄

不用 agent ,怕它把代码改乱,复杂的我都是 chat ,然后复制

我还是会用 Agent 的,特别是在一次性工具项目。只要确保输入和输出是我要求的就行了。
一些长期维护的项目用 Agent 最后还是要自己 review 一遍,就是怕出现出现 Bug 自己没办法立刻定位的情况。

lz 也是后端么? 我这边公司的项目也是主要用 tab 自己的项目上是 tab 和 agent 都用; 但是无论如何做不到那种纯靠 vibe 就能全搞定的效果,, 可能是前后端的问题?

你的项目里有配置 cursor rules 了没有,没有话可以试试。配置好 rules 以后,拉出来还是一坨坨代码但是变得可控多了。
当然,如果你已经配置了,精调了,然后依然满足不了你的高标准的话,那可以当我没说🤣

很多一次性项目的话,我就会用 Agent ,不过现在发现自己快没有手搓代码的能力了,赶紧悬崖勒马……

让 AI Vibe 改到满意的时间成本略高。

配置了,agent 跑出来的代码,用也能用,主要是不顺手习惯的问题。

前后端都写一点,go 、nodejs 、react

深度使用 cursor agent 几个月之后,一点都不想再手动挡了。。。

这是好事,目前 agent 写的代码还是太冗余了。

现在都习惯写注释,tab 自动生成,微修一下基本一个函数功能就实现了

agent 比较适合从 0 开始的项目,要做好相关的约束和规则。

几乎 100% agent ,一点代码都让 AI 改,避免自己改了有遗漏的地方

我也有这种疑虑,公司里的维护了两三年的系统,都是公司自己的业务逻辑,积攒了一堆业务组件,文件又比较多,经常一个很小的改动就涉及两三个文件。大部分我有思路直接起个头一路 tab 能很快写出来。

大块的逻辑改动最多用用 chat 模式再一点点 apply 上去。直接 edit 模式让 ai 修改多个文件试了几次效果都不太好,需要返工。我用的 windsurf ,不知道是不是方法不对。

老项目 agent 贼难用,AI 不理解业务逻辑。我上面描述的还是相对新的项目的情况。

一些业务逻辑很难完全描述吧,这种怎么处理。

我也试过 100% agent ,感觉只适合全新项目,另外代码量上去之后,出错概率也大幅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