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了,感觉 podman 已经比 docker 好用太多了,就差一个杀手级的 GUI 配置了
我现在是用 Fedora 部署 podman
和 docker 比,podman 带来了
可固定 mac 地址,通过 dhcp 获取 ip (netavark)
使用 systemd 管理容器 daemon (quadlet)
可自动拉取更新镜像 (quadlet)
完备的 rootless 容器化支持
nftables 防火墙支持
我是直接写 quadlet 配置文件
[Unit]
Description=mqtt broker server
After=network-online.target
Wants=network-online.target
Before=shutdown.target
[Container]
HostName=mqtt-broker
AutoUpdate=registry
Image=docker.io/eclipse-mosquitto:latest
Network=macvlan.network
PodmanArgs=--mac-address XX:XX:XX:XX:XX:XX
Volume=/srv/docker/root/volumes/mqtt/data:/mosquitto/data
Volume=/srv/docker/root/volumes/mqtt/config:/mosquitto/config
Volume=/srv/docker/root/volumes/mqtt/log:/mosquitto/log
[Service]
Restart=always
[Install]
WantedBy=multi-user.target
然后容器就以一个 systemd 的服务的形式运行起来了。
编排方便吗?
docker+portainer 很方便的
使用 systemd 管理容器 daemon (quadlet)
楼主这有管理微服务吗?最近有这种需求
gui 不是有 podman desktop 吗
[pod]man 自然是有 pod 的,我个人是觉得 pod 要比 compose 设计思想更先进。
我其实是指的是 nas 系统集成的 webui 不是 desktop 也不是 portainer/dockerman 这种。从我目前使用的感受来说,webui 配置好之后,生成 quadlet 文件然后交给 systemd 来运行更符合 podman 的设计哲学。
进程多了感觉不太好管理,由于是无 daemon ,比如某些 systemd 进程关了,用 podman ps 就查不到了,缺个好用的 工具支持 systemctl + podman ps 筛选的
大家用我推荐, 我还是继续 docker 。
没看到心动的点,好像 nvidia 驱动有限制 rootless
有人在上面跑 ai 训练模型吗, 和 docker 用 nvidia-docker2 比有什么区别
还有他的容器镜像方案是什么 ,docker 可以用 harbor 做 private registry ,Podman 是用什么
我觉得 Quadlet 不太好的地方:
- 从 Yaml 换成了语法表达力更弱的 ini-like ;
- 不是 systemd 第一方支持,依然需要开机运行 generator 来生成 .service 文件;
- 因为强行贴近 systemd 的 ini 配置风格,原本一个 compose.yaml 能配置完的服务栈和网络,现在必须得七八个文件。
我自己的话还是主要用 compose.yaml + podman-compose 来跑。只有少数依赖项不复杂且固化的服务(比如系统全局都要用的代理软件 image ),才考虑写成 quadlet 来开机自启。
#6 ln -s /usr/bin/podman/usr/bin/docker 就好
dockerd 不也是 systemd 管理的吗
docker 没有 pod 啊
裸 pod 不套层 deployment 真的能用吗
不是一个概念,dockerd 是 docker 的 daemon ,podman 没有 daemon ,这里说的 systemd 管理 podman 的 daemon 其实是 systemd 直接作为 container 的 daemon
家用肯定不可能用 k8s ,k3s 的话,我觉得还不如直接用 podlet 让 systemd 自己来了。CoreOS 那一套对于家用来说也是过于复杂了。所以我觉得直接套一个好用的 webui 管理 quadlet 文件,反而是一个非常优秀的 nas 上 GUI 容器化的方案。
其实理论上来讲,podman 比 docker 相对更安全一些
人生苦短,我用 Docker
入门用户体验起来没什么区别
重量用户可能都去用 kube ,不太关心底下了
大概就是那种重度使用单机的会用,那么确实范围太小了
以前用过,podman-compose 和 docker compose 有些行为是不一致的,现在大部分镜像文档还是以 docker 为准.podman 很难用.至于 rootless 之类的特性对于个人使用没啥大用处.但是企业都用 k8s.所以 podman 是个尴尬的东西,个人是没有动力去用这个的
cockpit 管理 podman ,都是一家出的
我对 systemd 过敏,让我用别人写好的现成服务可以,让我自己写配置,我就十分不爽
交给 AI 呗
公司用什么我就用什么。个人就用自己熟悉的.都是工具老比来比去的没意思
解释一下: Web程序员—— “正在上传中……” 系统管理员——“正在启动中……” 黑客——“黑客脚本放出去了……” 3D动画制作——“正在渲染中……” 咨询顾问——“现在…
就是我关机之前喜欢把所有应用都退出后台然后再关机哈哈,比如 clash 微信 foxmail telegram MIUI + directory opus , 感觉一个个点有点…
最近接到了公司的一个“政治”任务,需要把自己部署的 LLM 对接到企微里去,目前正处于开发阶段问题如下:1 、开发阶段大家都是怎么调试的?内网穿透么,如果没有公网 ip 那就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