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环境服务器中使用 AI,你怎么看?
今天跟一位 V 友讨论 AI ,我觉得很有意思。我们的运维老大是支持使用 AI 的,我说的使用不特指全自动 agent ,可以是 chat 模型来问答,或者 command 模式来辅助。这位 V 友完全持反对意见。老哥的原话是:“如果在生产服务器上操作,还需要现搜现查复制粘贴,只能说这个人还不太熟,他不应该有生产环境的权限。排除一种场景就是小众的命令参数,或者不同 OS 里参数名不太一样,这种只针对参数的搜索不是复制。”
按老哥的说法,我应该第一个被删除服务器权限。别的不说,很多 Linux 命令我都没记住。
帖子如下:
www.hesudu.com/t/1150688?p=1#reply40
LLM 没思考能力,它感知不到操作有影响,所以行为不可预测,直接上生产就类似计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爆
vibe coding 也不是生成就直接能用,在怎么也要微调一些逻辑才能用,我相信肯定有人跳出来说 prompt 不行才要调代码
大小公司都呆过。
小公司没那么多要求,任何生产环境上的操作都不应该由 AI 或者 agent 直接操作。
大公司很严格,所有生产环境的任何改动或者操作,都需要 intake changelog ,并由专门的团队执行。
AI 作为辅助没毛病啊,检查一下命令效果,总结一下用法之类的。但是敢在生产环境执行一个并不熟悉的命令,或者未认真检查 AI 写的脚本就开 run ,这个人一定不应该拥有生产环境的权限。
差点被你这软广给忽悠了
能用。但是我反正是不敢用。
能用,只能用一点点
每一次 AI 决策,都需要拉上一个责任人来背锅,除非老板给这个 AI 买了意外险。
坐等删库跑路
真是草班子, 生产服务器为什么要登录后用命令行操作.
设置服务器最原始也应该用 bash 、PowerShell 脚本化吧.
再好一点就要用 Ansible 、Puppet 、Chef 、SaltStack,
然后就是 IaC
服务器的所有操作都应该是用 Git 管理的, 包括用 K8s + ArgoCD 这样的 deploy 操作.
登录服务器只适合使用这一条命令: sudo rm -rf /*
生产环境谁敢用 AI 命令呀,AI 很多时候都是错的
#3 这句话完全赞同!
#9 你这套技术栈都 10 年+了,说明业务简单,就跑了个 hello world ,可以这么弄;真的复杂的业务不可能这么理想化
辅助的话,和搜索没什么本质的区别
软广
#13 这个我要认真回答一下,真的不一样。现阶段跟 AI 交互最麻烦的不是 AI 不够聪明,而是如何给 AI 提供足够多/足够准确的上下文。当我们碰到一个 bug 的时候,如果直接把报错信息丢给 chatGPT ,或者 google 一下,拿到的结果并不一定是针对当前情况的对吧。因为我们没有给到模型足够的上下文,服务器的版本是什么,软件的版本是什么,配置是什么,更详细的日志等等。
就算你找一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排查,他也得按这个流程来,不可能丢个报错就把问题找出了吧。
而用原生 AI 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这是本质区别。
#6 哈哈哈 用一点点也能提升不少效率了。
#7 未来程序员存在的必要性😂
胆子真大。等我 AI 一把全删除。
#18 哈哈哈,实际上我胆子很小
#12 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复杂的业务可以这么弄,但公司肯定会有专门的运维团队来管这个事。我司姑且就是用 chef 来大致管理服务器,然后有统一的 workflow 系统去规范化运维操作。
然而至少 99.9%的公司做不到这个规模就是了。
上次外国有个共 i 是写代码数据库被 ai 删了的新闻看过没
虽然接触过机房服务器,但信了网上各种宣传红盘专门为 nas 做了优化,具备转速低( 5400 )、噪音小等等。 结果到手安装后,那哒哒哒的声音我隔四五米都听得清清楚楚。再加上家…
struct DV_COMMON_EXPORT product_config { int detect_delay_ms = 0; int reject_delay_m…
不是有规则引擎么,这么多东西怕是第一个号第一次开所有服务才能享受到,等你以后买就没这么多规则了 包装模式, 每次包装减少对应的金额? 价格打不过 PDD ,售后和物流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