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折腾 app 上架小米商店,真是被他们的机审搞得有点头疼。
每次提交审核之前都会跑一个自动机审,这个机审特别严格,要求 app 在用户同意隐私协议之前不能调用任何传感器。我为了适配安全区域用了 capacitor-plugin-safe-area 这个库,结果这玩意儿一初始化就会监听屏幕旋转角度,直接被机审拦下来了。
试了几次都过不了,没办法,只能换个思路。现在我重新写一个隐私页面作为整个项目的主页,这个页面里不放任何第三方代码,干干净净的。用户点了同意之后,才会加载真正的 app 内容。
虽然麻烦了点,但这样应该能顺利通过小米的机审了

其实可以直接用 lsplant hook 掉相关 api 调用,返回假数据

我是直接让 ai 开发隐私页面了。懒得再折腾了。

站在用户的角度 支持小米,而且还要更严格。

你们不能一边喊着隐私泄露,一边自己留后门

隐私合规与隐私泄露、后门之间是完全无关的独立事件。前者完全不对后两者提供保证。如果真想保护自己的隐私,更有效的做法是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而不是对对着雷峰塔纪念雷锋。

回复 LZ ,机器审核应该是最简单的一步了,因为规则虽不透明但至少是明确的。后续你应该还会遇到各平台、各审核员对政策解读不一导致的很多问题,同样行为 A 审核员认为可以但 B 认为不行,X 平台要求这般 Y 平台要求那般,去年授权格式要求如此今年改成那样…与人斗才是最麻烦的。

楼上中肯,国内的的隐私协议是 txt 并不是 exe 只是政策原因卡一道而已,并不是有了这套机制所有厂商都尊重隐私了,而且就算厂商都合规了也会出现 “把隐私交给政府有何不可” 的问题,在国内谈隐私不如谈谈为什么 “大数据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我感觉国内小米上架的体验比谷歌和苹果都要好。
小米的表单非常清晰,机审提供日志,人审给出具体的实效(预计 2 工作日)。

软著和备案没有想象中麻烦,都是填两个表单等几天就行了。

现在上架小米可以同步到 oppo ,vivo , 荣耀。

只需要再上传到华为应该就可以全覆盖了。

ios 好吗?其实不是,从一个另类的角度看,招聘 ios 逆向的岗位远远少于招聘 android 逆向的,所以这也催生了另一个方面的更严格的审核。如果不严格审核,那真就是群魔乱舞了,即使是这样 android 也依旧是一个养蛊的乐园

至少 app 声明了,万一出问题对消费者有利

说明以前有 APP ,隐私协议都没同意就开始采集隐私数据。各种申请权限的框开始弹。

有前人砍树,后人暴晒那味道了

#6 苹果上架体验很好的,最难搞的是 Google play 的上架。审核慢,潜规则多。

苹果我也上架了, 动不动就卡审核,不给原因。
除了不需要软著,我感觉体验没小米好。

#13
苹果新 APP 上架会卡的无非是支付方面,他会认为你以后会有付费内容的时候会来来回回问你很多问题,确定你会用 iAP 支付。
当然上架体验比国内市场差远了。

另外这个是国内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要求,APP 获取个人信息的时候要获取用户许可。

第一次用 AlipayHK 内的 DiDi 小程序也会弹同意数据跨境传输协议,实际看 log 全都在阿里云大陆内网里传,根本没跨境。

是的。App 声明以后,消费者要提告就站得住脚。

#15 有没有可能是外部数据传回 cn 的跨境传输方向

我知道字面上什么意思。重点是所谓 AlipayHK "外部数据"其实很有可能实际 host 在深圳(只是接受 HK 数据法规管理),所以事实上没有"跨境传输"。

我更是想知道很多 app 的隐私协议确认的 checkbox 都藏在输入框下面或者做的特别小是怎么一个规范导致的....

有没有可能这些规矩都是看人下菜?

机审的,跑不过都进不了人工审核。